新闻中心News

泛亚电竞最新我國開發出六大系列百餘種馬鈴薯主食産品

2024-04-19 14:26:3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(記者林暉、張欽)記者17日從農業部馬鈴薯主食開發工作座談會上獲悉,馬鈴薯主食開發實施3年來取得積極進展,已開發出六大系列、100多種馬鈴薯主食産品。

  據了解,這六大類馬鈴薯主食産品包括馬鈴薯饅頭麵包系列、馬鈴薯麵條系列、馬鈴薯米粉系列、馬鈴薯糕點系列、馬鈴薯復配米系列、馬鈴薯面及休閒産品系列,同時還研發了馬鈴薯油條、馬鈴薯麻花、馬鈴薯粘豆包、馬鈴薯磨糊、芝心薯球、馬鈴薯銅鑼燒等地域特色産品。部分主食産品馬鈴薯粉配比由30%提高到50%以上,類型多樣、營養健康。加工工藝不斷改進,在關鍵技術瓶頸上取得新突破。同時,馬鈴薯主食加工企業也在不斷壯大,企業總數超過200家、年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。

  泛亚电竞

 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,在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過程中,還面臨主食加工專用品種少、産品品質檢測標準缺、主食加工原料成本較高、政策支援力度仍然偏弱等困難和問題。要強化行政推動、注重市場拉動、加大政策促動,在已有工作基礎上,加力推進技術創新,加快研發適應市場的産品,不斷拓展産品市場,有力有序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。

  根據農業部此前發佈的關於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的指導意見,到2020年將力爭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,平均畝産提高到1300公斤,總産達到1.3億噸左右;優質脫毒種薯普及率達到45%,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%,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%。

  與此同時,我國加工企業不斷壯大,馬鈴薯主食加工企業超過200家、年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。過去幾年,通過主食産品進企業、進社區、進學校,擴大了社會影響,提高了消費者認知度。目前已經構建起農科企緊密協作的格局,優勢互補,群策群力,形成了馬鈴薯主食開發的強大合力。

 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會上強調,要以打造小康社會主食文化為目標,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,加大政策扶持、強化協作攻關,拓展産品市場、培育消費群體,加力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,讓馬鈴薯主食産品走進千家萬戶、讓馬鈴薯主食文化深入人心,助力農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,促進農民增收。 余欣榮指出,馬鈴薯主食開發實施3年來,取得積極進展,成績值得充分肯定。一是産品。

  不少人心存疑惑,為啥要提倡馬鈴薯主食開發,是糧食不夠吃了嗎?馬鈴薯作主食,怎麼個吃法?馬鈴薯産業開發,又該怎麼推進? 從“副食”到“主食”,馬鈴薯憑什麼“逆襲”? “馬鈴薯主食開發,並不是讓大家直接把馬鈴薯當成主食吃。”中國農科院農産品加工所所長戴小楓解釋,馬鈴薯主食開發,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、麵條、米粉等主食産品,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、由原料産品向。

  加快新品種推廣,適應馬鈴薯主食加工要求,選育推廣優質專用品種。整合配套技術,重點推廣高壟覆膜、晚疫病綜合防控、化肥農藥減量控害、全程機械化等高産高效栽培技術,實現規模化種植、標準化生産,建立可靠的原料基地。在馬鈴薯主食開發項目帶動下,馬鈴薯已成為湖北省平原地區壓減冬閒田、擴大糧食種植和發展山區特色産業最具潛力的作物。 開拓産品市場,以品牌帶動馬鈴薯主食開發。

  集中體現在發酵難、成型難、整型難,容易開裂。立達麵粉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他們已經進行過相關生産試驗,發現跟生産小麥麵粉主食不一樣,馬鈴薯主食很難成型,幾乎不能進行大型機械化生産。為此,儘管他們進行了多方努力,目前依然不能大批量生産出來。

  自去年7月以來,農業部將湖北列為全國馬鈴薯主食産品開發第一批試點省份後,湖北按照“大食物、大糧食”的理念,開發出了多元化的馬鈴薯主食産品,目前已成功研製了馬鈴薯粉配比為25%的馬鈴薯熱幹面。

  一是加快技術創新。進一步篩選出一批優質、高産、抗逆、綜合性狀優良、適宜主食加工的新品種,研發馬鈴薯饅頭、麵條及不同區域特色産品的配方和工藝。二是推進産業開發。繼續抓好馬鈴薯主食開發試點,降低馬鈴薯種植、主食加工成本,改善産品品質,滿足消費者的需要。三是加強宣傳引導。

  馬鈴薯主食産品及産業開發,是將馬鈴薯加工成適合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、麵條、米粉等主食産品,實現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,由原料産品向産業化系列製成品轉變。當前,馬鈴薯在華北各地均有種植,該省馬鈴薯加工企業近300家,其中大型加工企業19家,年鮮薯加工能力110多萬噸,生産澱粉11.4萬噸、薯條10萬噸、全粉。

  從中長期看,股市依然向好,但在股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,短期要關注業績增長能否和股價相匹配。

  近期南船對旗下上市公司重組方案的調整,無疑引發了市場對此次南船業務整合的猜測。

  “新三板+H”模式落地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揭開新篇章,為提升新三板市場管理水準和能力帶來機遇。

  港交所與股轉的合作可參考滬港通、深港通的模式,預計今年6月7月將出現首批合資格三板企業上市。

  現在企業擬IPO熱情下降了很多,大部分企業對於是否要衝層保層保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。

  A股和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核心組成部分,並購重組逐漸成為上下互通、有機聯繫的重要紐帶。

搜索